无锡新传媒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 滨湖区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发布

2021

05/18

08:42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为全力打造更加便捷化、普惠化、规范化、法治化的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滨湖品牌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为“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提供强力支撑,5月10日,《滨湖区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实施,涉及企业事项办理、政策要素普惠、政务服务提升、市场监督规范、企业权益保障等5个方面的60条内容,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全力提升企业事项办理便利度

  1、全面推广企业“一网通办”。有序引导企业在江苏政务网“全链通”网上服务平台申请设立,实现企业登记、公章刻制、银行预约开户等事项全程网上集成办理。

  2、持续提升企业开办服务能力。设立企业开办联办专窗,推进企业开办线上、线下融合办理,实现一网通办、一表填报、一窗受理、开办时间至2个工作日或更少,最快0.5个工作日内办结。

  3、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办成本。做好新设立企业公章免费刻制工作,免费覆盖率达100%。提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智能化水平,名称自主申报率达95%以上。

  4、推进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改革。试点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实行“一照多址”改革,对于市场主体在住所以外开展经营活动、属于滨湖区地域范围的,可免于设立分支机构,申请增加经营场所登记即可。

  5、优化审批备案程序。进一步压缩食品经营许可办证时限,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合格的5个工作日内核准发证。

  6、提高建筑许可审批效率。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整合优化审批流程,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

  7、创新建筑许可审批方式。建立“拿地即开工”项目库,推动更大范围内的重点项目采用“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

  8、推进线上并联审批办理。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信息平台和部门业务审批系统对接,推行统一接件、统一受理、统一反馈、统一送达,缩短项目审批时间。

  9、打造滨湖区“开门接电”示范区。推进电力管廊管沟与市政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将配电网提前延伸至用电地块附近。

  10、提升电力服务水平。进一步降低办电时间,低压居民、低压非居民、高压单电源、高压双电源用户办电各环节合计办理时间分别压减至3个、5个、15个、25个工作日以内。

  11、做好水气网接入协调服务。根据企业用水、用气需求,及时做好与市政集团、华润燃气等部门对接协调,切实提高用水、用气报装和接入服务水平。协调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合理范围内尽力缩短入网办理时限。

  12、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根据全市统一部署逐步扩大“一网通办”业务范围,线上业务办理率达到85%,实现商品房转移登记、存量房转移登记等6类业务线上不见面办理,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1小时办结。

  13、完善不动产信息共享。配合市级建立不动产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以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为核心,积极推进共享数据嵌入式集成应用和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等技术在不动产登记领域的应用。

  14、深化不动产“一次收费、后台分账”机制。以不动产集成服务平台为载体,实现相关税费和不动产登记费“一次收费、后台分账”。

  15、推动不动产登记实现异地通办。大市范围内统一业务类型,统一办事流程,统一收件材料,统一审核标准,统一信息系统,积极推动实现不动产登记“全市通办”。

  16、推进智能化办税服务。推广应用“阿福税通”征纳互动平台,拓展智能政策宣传和纳税人智能预约、引导、审核等服务功能,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7×24小时”咨询服务。

  17、提升办税便利度。大力推广网上办税、掌上办税、自助办税项目,推进“智能化”“非接触”办税再升级。

  全力提升政策要素普惠度

  18、落实优质产业项目用地保障。着眼“优选项目、优配资源、优化监管”三重发力,夯实产业项目用地全链闭合服务管理,进一步深化工业项目综合评审机制,有序推进弹性年期出让、分段出让、先租后让等差别化用地政策,确保优质项目“应保尽保”。

  19、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开展区产业发展载体绩效评价,深入分析载体定位与入驻企业的适配性,为优质企业发展腾挪空间,鼓励引导各类载体提升质态,实现载体高效利用。

  20、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全面开展综合柜员制业务经办模式改革,实现“办事窗口、服务流程、风险防控、软件系统、人员配置”全方位优化升级。

  21、全面优化人才公共服务。依托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健全市、区、镇(开发区、街道)三级联动机制,聚焦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提供人才认定、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服务申请、业务办理等高效、优质、便捷的一站式人事人才服务。

  22、持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继续落实住房补贴和子女入学保障等优惠政策,为人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制度,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到滨湖就业创业。

  23、扩大企业技能人才规模。紧扣用人单位技能人才评价需求,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机构规模,帮助企业建立技能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助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4、推动人才与资本融合成长。围绕“人才链”同步打造“资金链”,常态化组织开展人才企业金融路演、银证企对接等活动,全面促进科技金融和人才企业无缝对接、协同发展。

  25、强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服务全方位升级,提高上市奖励力度,建立企业上市政府服务专班,开展拟上市企业合规发展培训,优化问题协处机制,实施“一企一档”“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精准服务。

  26、优化普惠金融体系。调整完善科技金融、创投产业相关政策,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大力开展科创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各类科技信贷产品,发挥信保基金风险补偿功能。

  27、强化“六抓六促”工作。完善工业园区服务体系,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适配企业共性需求和更高层次的个性化需求。

  28、抓好惠企政策兑现。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根据企业需求精准推送政策,对新出台的相关惠企政策及时解读宣传,促进惠企政策更好、更快落地。

  29、推动线上线下配套对接。用好“无锡市企业供需对接服务平台”(锡配网),推动重点产业集群企业供应链、产业链需求信息在平台上发布。

  30、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构建适配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的现代产业政策体系,优化集成“1+8”专项政策,全力支持人才引育、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重大项目、优势产业培育等政策实施。

  31、发布“滨湖投资热力图”。优化“双招双引”创新举措,加快梳理滨湖投资环境资源,制作和发布“滨湖投资热力图”,全面宣传推介滨湖投资环境,聚焦滨湖优势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空间、产业扶持政策和人才政策以及滨湖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配套,提高在滨湖投资兴业的便利度。

  32、优化区科创中心服务功能。整合提升线上线下平台功能,线下设置政策咨询、招商服务、申报服务、金融服务、转化服务、综合服务等专窗,线上整合构建“滨湖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服务平台”,逐步建设区技术市场交易中心。

  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

  33、深化推进简政放权。精准做好行政权力的承接、取消工作,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办理。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进行动态管理。编制公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不断完善服务指南。

  34、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按照全市高频政务服务“省内通办”事项清单,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年内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社保卡申领、户口迁移等74项事项跨省通办。

  35、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从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的角度出发,将“一件事”所涉及事项进行整合,通过环节优化、流程再造、材料共享等措施,实现“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办成”。

  36、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纵向覆盖区、镇(开发区、街道)、村(社区)三级,横向联通各区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

  37、提升网上政务服务实办率。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服务指南管理,优化调整政务服务网上办事模块,完善网上办事流程和机制。

  38、推广电子印章应用。加大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电子印章在政务系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普及。

  39、加强公共数据管理。启动2021年度全区公共数据资源普查,完善区级各类数据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和开放目录的编制。进一步加快推进数据开放,完成开放数据集、数据项制定报送工作。

  40、规范实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标准化建设,统一政务服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实现“一门”服务。

  41、推广并引导企业线上办理。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服务指南,并由工作人员辅助申请人自助办理。通过举办现场指导活动、派发使用指南、社交媒体信息发布等方式,合理有效进行线上办理的宣传推广。

  42、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积极推进政府部门与企业间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对接,完善监测工作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企)业运行监测预警,进一步深化“无锡企业家日”内涵,主动服务、热情服务、靠前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43、打造便民服务“一号答”品牌。推进以“首接负责制”为核心的“12345政府热线”运行工作,实现“12345政府热线”和作风面对面品牌叠加、融合发展。

  全力提升市场监督规范度

  44、完善政府采购平台功能建设。加快建设全区政府采购“一张网”,推广使用政府采购交易管理一体化系统。逐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在线招投标、采购评审、合同签订、履约验收、信用评价、资金支付功能。

  45、减轻企业招投标费用负担。按照市级统一部署,推广投标保证保险业务,对信用好的企业可以采用投标保证保险的形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减轻企业负担。

  46、实施省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改革。建立标准化工作制度,进一步简化程序,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标准化服务。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功能,为各类交易活动提供咨询受理、信息发布、专家抽取、开标评标、档案查询及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应用等标准化服务。

  47、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积极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在政务服务中的运用,切实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加强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地方政府债务、招标投标、招商引资、统计、街道和乡镇等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

  48、落实信用监管及惠民便企举措。探索区内金融机构依托省市“信易贷”平台投放信贷产品,为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以征信体系为基础的融资服务,切实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49、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等结合起来,减少对守法诚信企业的检查次数,抽查结果100%公示。

  50、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强审管联动,依托全市“互联网+监管”系统,提升“一网通管”水平。依托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平台,实时监测企业重点风险点。

  51、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坚持依法监管、过罚相当、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的原则,对于不予行政处罚的轻微违法行为和从轻减轻行政处罚的一般违法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实行行政指导等柔性措施。

  52、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针对企业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加强分类指导,减少对企业检查频次,不搞“一刀切”。进一步落实各领域行政裁量基准,并以清单方式公开发布。加强事前服务和事中管理,及时发布、解读环境执法、安全检查等方面的政策文件。

  全力提升企业权益保障度

  53、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推进“司法助民企”机制建设,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多元解纷,进一步深化滨湖区“两诉中心”建设,简便司法现场确认机制。

  54、提升司法执行质效。积极推广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证据交换、网上阅卷、网上开庭、网上缴费等智慧法院建设。提高庭审公开率、裁判文书上网率及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

  55、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引入15家以上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提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为创新创业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基础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

  56、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健全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在立项和组织实施工作中强化重点项目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布局,引导在科技创新中形成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

  5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协助推进并基本完成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积极对接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支机构建设。

  58、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与江南大学、东南大学无锡分校等驻区重点高校签署校地合作协议,不断提升我区产学研合作水平。鼓励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滨湖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其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59、畅通企业退出渠道。深入推进市场化破产审判,提升破产工作质效。优化府院联动机制,落实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探索建立破产纠纷多元解纷机制。

  60、提升外资企业注销便利度。外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为20天,拓展外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简化注销材料,建立容错机制。(内容有删减,详见政府网站)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