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专题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正文

营造一流环境促进产业“裂变” 无锡跑出产业强市“加速度”

2021

05/16

08:25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加大创新力度、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环境,今年以来,无锡全市各板块坚持领跑领先的目标引领,从企业和人才最关心的事情做起,超前谋划并前瞻布局,用一流的生态环境加速产业“裂变”,在新征程上推动产业强市再掀新热潮、再开新局面。

  江阴:集聚优质资源 助推创新产业发展

  不久前,以“知识产权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扬子江知识产权论坛”在江阴举办,会上,江阴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揭牌。记者15日从江阴市高新区获悉,自去年该园区就启动了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目前引进了一批质量高、模式新、信誉好的优质服务资源,初步形成资源集聚和协同创新的平台载体。

  江阴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一个核心区(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两个分中心(东方广场和天安数码城),目前已经入驻多家知名服务机构。下一步,集聚区还将打造知识产权运营、金融和服务产业链特色,通过三年的建设期,建成核心区3000平方米、总共10000平方米以上的集聚区,集聚服务机构80-100家左右,建成知识产权金融平台、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和知识产权托管与数据平台,年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

  据了解,作为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县,江阴已连续两年入选全省知识产权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督查激励名单,在全国同类城市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此次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旨在打造知识产权服务生态体系,引导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知识产权运营、专利导航、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知识产权金融等工作,为创新主体提供战略咨询、战略布局,点燃江阴创新驱动“新引擎”,激发企业跨越发展“新活力”,从而助推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宜兴:勾画发展蓝图 迈向“产业高地”

  为助力两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今年,宜兴出台《宜兴市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和《宜兴市电线电缆产业发展规划》,在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勾画发展蓝图的同时,助力宜兴从“生产基地”迈向“产业高地”。

  线缆产业,宜兴致力建成为世界一流的电线电缆智造基地、国际有影响力的电线电缆资源配置中心和全国领先的电线电缆创新高地,围绕“产品——企业——产业”这三个重点领域展开攻关。如在企业方面,宜兴将以提质增效为导向,通过鼓励新招引优质企业标杆化发展、推动龙头企业资产兼并重组、促进成长性企业扩容提质升级等措施,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到2025年,力争行业规模实现翻番,电线电缆年生产总值达2000亿元;企业能级大幅提升,超500亿元和300亿元的大型企业各新增1家。

  环保产业,宜兴着重以“水污染处理产业”为核心,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品牌化“四化”为导向,以企业做优做强工程、行业兼并重组工程、人才强产工程、平台支撑工程、开放合作工程“五大工程”为抓手,加快集聚全球高端要素,促进环保产业创新转型发展,推进环保产业迈向中高端。到2025年,环保工业总产值超过500亿元,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 据了解,目前,相关部门还在细化制定专项产业扶持政策,助推产业快速发展。

  新吴:优化产业生态 强链补链延链

  继去年华润微、芯朋微在科创板上市之后, 近日,证监会同意新吴区一家集成电路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得益于新吴区全力优化集成电路产业生态。前不久,集成电路装备及材料产业园发展规划出炉,将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为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供硬核支撑。据介绍,集成电路装备及材料产业园规划占地1200亩,总投资380亿元,以新发集成电路产业园为核心区,先导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园和新港集成电路装备园为两翼,形成“一核双翼”战略布局,全力优化集成电路产业生态。

  作为“一核”的新发集成电路产业园,锚定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头部企业,集聚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型服务配套和研发培训中心等产业总部经济和高端产城融合项目,带动新吴区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东翼”先导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园首期重点打造化合物半导体国产自主创新供应链,发展新型定制化、差异化的设备、零部件和材料,构筑具有产业特色的集成电路特色装备与材料的产业生态。“西翼”新港集成电路装备园以集成电路装备与材料为主攻方向,重点引进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设备、氮化镓材料及生产设备、激光切割修复及核心零部件设备等项目。

  据介绍,无锡市新吴区集成电路装备及材料产业园将在人才、平台、政策、金融、服务等方面全方位高质量服务入园企业,依托市场和政府双轮驱动,实现产业集聚效应,形成高水平集成电路产业生态链。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