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最新考证 > 正文

清代《无锡金匮舆地全图》解析

2021

03/12

09:07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2020年8月,江南大学的吴老师发给我一张从网络上采集到的无锡老地图,据说来自美国大学研究机构。这是一张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的《无锡金匮舆地全图》,品相好,标识清,十分珍贵。此前,无锡有关方面没有此图存在的信息。我一看,眼前一亮,甚是欣喜,因为这张地图与之前所能看到的无锡古地图有很大不同,这是一张以山水桥梁为特色的手绘无锡舆地图。

  一、原图注释

  “舆地”一词出自西汉宗室刘安编著的《淮南子・原道》:夫道者,覆天载地。以天为盖,以地为舆。故以天为盖,无不覆也;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古人将天地之间的山川地理绘制成图称为“舆地图”。“无锡金匮舆地全图 ”就是无锡金匮两县全境的地图。

  此图只在图框边缘标注了四址界限,没有标注清楚图名,也没有标注绘制于何时,但好在原图有一注释,有助于我们弄清此图背景。原图注释内容大略如下——

  原图题《无锡、金匮二县同城四址地舆全图》,依其内容,改定为《无锡金匮舆地全图》。全图未标示图例、比例,方位则以相邻县界注明。图中为江苏常州府无锡县所辖区域;无锡位于府治东南90里,雍正二年(1724)无锡分县曰金匮。自此,无锡(城西)、金匮(城东)两县衙合治一地,旧志称“无锡金匮”。1912年,金匮、无锡两县合并为无锡县,属江苏省(无锡县志编委会编,《无锡县志》,卷一,建置沿革,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图中详细描绘并注记山墩、水道、湖泊、渡桥、圩塘及各村镇名称;太湖在图左下方,水面表现的方式不同于漕湖、鹅湖、南阳湖及各河道。无锡县辖水道纵横,河渠上注记桥梁密集,是本图明显特色,情况如《县志》载:“桥梁既多,不可胜记”。兹以《县志》明确记载筑桥年历对照本图,判断全图大概绘于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五年间。又本图为“戈登文书”第32号藏卷之一。

  此文先是解释了无锡清代雍正年间分无锡、金匮两县而治及流变情况,确定此图为无锡、金匮两县合二为一同城而治的舆地全图。重点分析此图的特点,就是地理要素全,水域标注清,水道、湖泊、圩塘等水面的画法异于水波浩渺的太湖,图上密集标注桥梁是本图最大的特色。根据桥名存续情况,考证了此图绘成前后的无锡县志,推断出此图绘就的年代,大概是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也就是公元1860至1866年间,正是太平天国战争时期。

  二、无锡城与外文标识

  在此地图的东南西北四边,分别标示地界:西至武进县界,东至常州县界,南至长州县界,北至江阴界。从中看到无锡金匮县所处的位置。

  这张《无锡金匮舆地全图》注重山水的画法,全图仅用绿和黑两种颜色,分别标示水系和山陆,似乎是为商旅交通和军事服务的。无锡城只绘了一个圆圈,标示出城墙和东南西北四门位置,城门按方位简称,并没有标明具体名字。城内景物和地名全部略去。从图上看到城之西、南、北三面都有水路与城相接,东面则无水系。南北门相对的水系,有进水和出水口,应该是一河相贯通的,过去就是城中的直河,运河穿城而过,无锡金匮也以此水系分为东西两县,锡东是金匮县,锡西是无锡县。地图强调的是舆地中城和乡、城和水的关系。城的外围依照城墙形状环以水系,恰似护城之河,拱卫着无锡城。城门前河上东南西北都设有吊桥,可以想见,过去城中通过吊桥,与外部交通相连通。

  图上有铅笔书写的外文标注八处,但不是英文,这种字体及拼法据说在清末英国人进入中国后由海关官员所发明,比如北京称为Peiking,这张图上无锡写为Wusieh,标示在无锡城中,出现在图中央。另外两处外文标注,分别出现在运河南出口的重镇望亭Winding;图右下角的Liku,似乎是附近地名蠡口的标示;东北方向的荡口Dangkiu;图中部无锡城西的龙山Luaisai;图中部东南方向的梅里附近堠山Hosai;图东北部靠近常熟界的宅仁Chaiking;图西北角运河五牧至花渡的航线上用外文标示Giand Canal。

  三、山水航线与桥梁乡镇

  山。图中标记的山有38座,用灰黑色标示,无高程标示。锡西南部的山明显多于锡东的山,锡南的山也要多于锡北。西南部的山绵延密集,环太湖尤多,和城中西部的惠山山系相接。而锡东的山大多独立成山。

  其中东北角邻近常熟界有顾山、夹山、斗山、黄梅山、前山等5座。北部邻近江阴界有凤凰山、高山等2座。西部邻近武进界有长腰山、阳山等2座。南部与长洲界交接处无山系分布。

  城西绵延至太湖流域依次有山。由东向西走向的有16座,分别是锡山、龙山、青山、灿山、童山、唐山、石埠、川湾、华藏、归山、胡山、邵郡、夏墓、天井、胥山、台山。由北向南走向的有13座,它们是横山、独山、三山、充山、漆塘、军帐、长泰、里山、琴山、吴塘、竹山、拖山、夫椒。

  水。从图上看,水系用绿色标示,在全城大致分布均匀,互相连通,可见,无锡是一座充满水的城市,江南水乡,名副其实。水系名有圩、泾、浜、河、荡、湖之别,区别水势之大小。湖和塘应该是较大的水面。

  锡南水系多,锡北水系少。锡西的西南部有太湖,这也是最大的水体,用竖框标出“太湖”地名。湖上用波纹来表示,明显区别于其它的河道港汊,似乎是说太湖烟波浩渺。城中最大的水体显然是黄埠墩。注意到它的支流通向惠山宝善桥,图上清楚地画出。图上西北部较大的水系有白荡圩、北阳湖和南阳湖,似乎成了无锡与武进、江阴的界河。锡东的水系分东北、东中与东南三大片水系。东南部延祥乡荡口、甘露一带有较大的水系,称为荡,荡与荡相邻相连。计有苑山荡、陆家荡、谢埭荡、白未荡、苏舍荡、沉苏荡、青荡、杨巷荡、滩荡,这些荡最后都通向南部的鹅湖和漕湖。东中部有岛荡、杨北圩。东北部有青鱼白荡、阚庄白荡、崇村白荡、西洋白荡。另外,注意到此图标出了运河从洛社到望亭,从西定到大渲的航线,可以看到外部进入无锡的水上交通线。

  桥。锡东有74座桥,锡西有103座桥,一共有177座桥。锡西的桥要多于锡东。桥大部分集中在南部,北部水系少,桥也少。有些桥可能是地名。少数桥没有标出桥名,个别地方,使用者还用铅笔补画了桥。桥密集处也就是人烟密集之处。笔者对照舆地全图按区域逐一爬梳,分锡东、锡西两区将桥的列名记录,如大桥、高桥、清宁等,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出。

  乡镇。一些重镇,均竖写并加框标注,突出显眼,以彰示其地位。无锡和金匮两县管理区域大致相等,锡西山水占比大,锡东则平原较多。锡北、锡西乡镇比较稀疏,而锡东锡南相对密集。锡东有天安、兴宁、胶山、宅仁、怀仁、羊尖、王庄、安镇、上福、梅里、延祥、泰伯、景云等13镇,锡西有招仪、万安、青城、神护、富安、开原、扬名、开化、新安等9镇。以上共22镇。从这些地名看,一百多年来变化甚大,有好多地名都已消失,有些地方如望亭等今天已不属于无锡管辖。

  四、《无锡金匮舆地全图》的价值

  此图共标注镇22个,山38座,水系若干,桥177座。原注为“戈登文书”的一种,说明此图有可能是英国人洋枪队戈登或者其它外国人所用,属于军事地图。戈登1862年到上海任常胜军管带,与太平军作战,手下有水师,曾参与苏州无锡常州会战。这张地图出现在戈登文书里,证明此地图当时属于重要的军事文件,有可能是为这场战争而绘制,因为之前并未出现过相似的地图。

  与此相对的是李秀成太平军水师,他们也雇佣英人呤唎(A.F.Lindley)等七个欧洲人在石塘湾白荡圩与清军会战,他们从苏州水路而来,先是到了梅村。上面的外文标识在几个重要节点上都有,证明此图为洋人所用,非常熟悉无锡地理。此图的出现,印证了上述这段历史的存在。万寿桥、高桥、茅塘桥等地名在当时非常著名,此图对于研究太平天国无锡战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图是近代以来最重要的无锡地图,也是目前发现的清代最后一张无锡地图,标示的是无锡金匮两县全域,是那个时代城市面貌的真实写照,反映出当时对地方山川地理的认知和高超简洁的制图水平。此图虽是简图,但是我国舆地全图的传统技法,画面摆布均衡美观,正确反映运河与无锡城,运河与太湖,水系与水系,山水与城镇,无锡城与乡镇相互关系,对于研究运河和无锡城乡变迁,这一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金石声 文)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