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古迹寻踪 > 正文

“宝界双虹”钩沉

2021

01/15

09:18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无锡宝界桥,又名长桥,可谓家喻户晓。那是跨越在五里湖中部的一座著名桥梁,建于1934年,是荣德生先生捐寿银建造。1994年,时值荣德生120岁纪念,在荣毅仁先生的关心下,荣智健先生薪火传承,个人独立捐巨资,在此桥之侧另建一桥。祖孙三代,接力造桥,植福桑梓,形成“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美景,此两座桥景名为“宝界双虹”。

  实业起家,兴办公益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荣德生与荣宗敬兄弟俩从事于面粉、纺织、机器等实业垂60年,创立“茂新、申新、福新”三新公司,拥有30多家企业,享有“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的美誉,为解决民生、发展民族工业作出重大贡献,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首户。

  交通为地方之命脉,教育尤为事业之母。在发展实业的同时,荣德生以“大德曰生”的悲悯情怀,募集善款,致力于修桥铺路、办学兴教等社会公益活动。

  对于家乡无锡的愿景,荣德生先生有宏大的眼力,他认为,一个城市要发展,不但要依靠工商,还要发展观光业,让更多的人来到无锡,这样既能用好本地风光资源,又增加就业和税收,发展地方经济,推动城市旅游。他应该是在近代第一个推出城市旅游产业概念的智者。

  1912年,荣德生筑成梅园,种梅花万树,为天下布芳馨,与众人同游乐,开私家园林向百姓开放的风气之先。同时,筹划锦园、蠡园兴建,他提出学习瑞士,开发太湖风景资源,他说“可在湖北山水之间建无量殿、水族馆、博物馆、大会堂,屋顶均盖各色琉璃瓦,点缀环湖景色,筑路植树,并将其它园林联络一气,万顷堂至鼋头渚建活动铁路桥”“藉以吸引游客,为地方增加财富”“使吾邑不仅成为工业之中心,并为各地市政建设之模范”。他还提出要兴建高级酒店,以解决游客住宿问题。他筑通惠路、开原路,修龙光塔、妙光塔;建梅园,设公交,建太湖饭店,都是为了发展城市旅游。荣德生的目标是建成一个“世外桃源大无锡”。宝界桥的建造可以视为他开发太湖、串联景区、发展旅游业的重大实践。

  花甲寿礼,建造长桥

  1934年3月1日,是荣德生先生暨其德配丁夫人周甲寿辰,荣先生蒿目时艰,不愿铺张。而申新、福新、茂新等各企业诸职员,佥以荣氏不畏艰难,造成现在之伟业,其一种大无畏精神,实是时人师表,遂向荣氏再三进言,将所送寿份,建一座大桥,以示纪念荣先生功绩并代亲友造福。不料,荣德生说“主人如吃酒,先吃一杯。我先造一座为陪”。遂将所送寿金,悉数拨入新成立的“荣氏百桥公司”,欲为苏南地区建一百座桥,既寿己又利百姓。另外,特为从中划出寿金6万元,拟在五里湖上造一座长桥,以祝花甲之寿。

  荣先生想请无锡县建设局念过洋书的工程师来担纲。岂料工程师听后直摇头,并断言:凭现在的技术条件,休想在湖阔水深的五里湖上面造出大桥来。

  造桥陷入困境,荣先生想起了至交“纪官”,大名贾茂青,梅园徐巷人都叫他“阿纪”。

  1912年起,贾茂青就为荣德生建造梅园,继而为荣宗敬修建锦园。宗敬先生的小学老师,武进殷惟正在评价贾茂青功绩时说道:“梅园、锦园两园中的池泉洞壑,亭台楼阁,一花一石,一草一木皆茂青心思所系,手泽所存。”贾茂青曾被荣德生先生委任为梅园第一任经理。

  江南水乡,无桥则无法通行。1929年,荣德生成立“百桥公司”,为地方上造桥铺路,造福桑梓,决定“请贾茂青任其事”。他和朱梅春不负重望,一共修了88座桥,积累了大量的造桥经验。高树铮赞荣先生“乡人有请改建(桥梁),必资助成之,一诺千金,无吝也”。

  贾茂青和荣先生私交甚笃,又交往日深。看到荣先生为造桥事宜茶饭不思,一筹莫展,尽知荣先生的心事,便主动向荣先生请缨,而荣先生又有好眼力,接受了是年已65岁贾茂青的建言。

  诸事俱备,然桥建在湖中何处,确是个难事。荣德生先生和贾茂青多次在湖边山麓实地察勘,均不得要领。某夜,荣先生忽得一梦,在某山麓见山上有瓦屋两间,山脚有岩石,踞于濒湖草莽。猛然间,悟得这大概就是桥址所在吧!可是,醒来却不知地在何方。翌日,连忙再率匠师乘船前往湖中考察,方知梦中情景就在宝界山麓,此地原为明代书画家王问的隐所“湖山草堂”附近。这里湖底坚实,湖面收狭,如沿山脚开辟道路,向西可到鼋头渚,向南可与石塘相通,确是桥址吉地。

  说来也巧,建桥当年,江南大旱。该年无锡全年雨量仅572毫米,仅为常年的一半。8月26日,运河南门水位为1.92米,蠡湖的水很浅,湖里的蚌都露出来了,当地百姓都说“苍天都为荣先生建桥善举感动了”。

  “择2月17日破土”。用106名工匠,日夜三班开工,花了173天,“8月11日按龙门,桥通,行人云集”。从此,人们“舍舟渡而畅远,弃绕径而直达”。这座钢筋混凝土桥梁,用掉龙潭水泥3000筒,建60个桥孔,以应荣老先生寿纪。桥宽5.6米,长375米,是无锡当时最长的桥,俗称“长桥”,又桥因山名,称“宝界桥”。荣德生亲书“宝界桥,甲戌仲秋,乐农”,镌于桥梁东西两侧。

  据当地老人回忆,荣德生独资捐建无锡最长的桥,是桩极大善事,因此施工过程中一直太平无事。是年,天热异常,工人每日饮缸中清水解暑,果无病人。

  似长虹飞渡南北的宝界桥,犹如西施的腰带一束,使五里湖显得更加轻盈美丽。登临桥上,青山绿水尽收眼底。山鸟鸣树,湖风拂面,真似置身画图之中。远望湖波荡漾,岛屿青葱,鼋头渚、中独山和小箕山,环拱四周。“太湖水色照青天,横界长虹两岸边”。桥架通后,荣德生还在湖之南北分别建筑了通往鼋头渚、蠡园的环湖路,从而为此地开展旅游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影响至今。

  荣德生曾说过,“我一生惟一事或可作纪念,即自蠡湖直通鼋头渚跨水建一长桥”“他年我无锡乡人犹知有一荣德生,惟赖此桥耳。我之所以报乡里者,亦惟有此桥”。高树铮在《宝界桥落成记》中说:“虽然公固不欲以造桥筑路自眩于世,而无锡、阳羡、武进、澄江诸县之人民,感恩思源,岂容忘于怀抱而得已于言。故其斥资建桥,犹不足以言公德,惟以其利济人人之心为心,斯乃为不朽于千秋也。”先贤已逝,宝界长在。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沪挑起事端,蓄意扩大侵华战争,史称“八一三”事变。因无锡控扼沪宁,地当要冲,日机时常空袭,攻击驻守在无锡的国民党军。宝界桥不幸中弹而坏其3穹。

  抗战胜利后,国军汤恩伯上将司令部驻于无锡。一日,汤司令周巡邑境,见宝界桥3孔基础剥蚀,梁柱倾欹,知为日机所炸,遂令第四处处长缪启贤中将修复桥梁。1946年6月11日兴工,至7月间工竣,宝界桥三孔得以修复。

  儿孙接力,宝界双虹

  20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促动环太湖流域旅游业迅猛发展,随着鼋头渚风景区的壮大,央视外景基地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等先后建成,欧洲城、亚洲城兴起,旅游交通流量爆发式增长,人车混流,来往于狭窄的宝界桥上,交通拥塞问题愈益严重,原有的宝界桥已经成为“瓶颈”,不能满足日益扩张的交通流量需要,必须新建一座大桥。

  最先关注此事并提出建桥动议的,是当时的郊区政府和无锡市园林局,他们提出联合出资,成立大桥建设公司,拆除老桥,在原址新建一座大桥。

  1993年5月24日,时任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来家乡无锡视察工作,在听取市领导汇报时,对其中新宝界桥建设项目十分关注。他一边听介绍,一边认真地看着图纸,当听说建设资金拟采用贷款,建桥后收费还贷解决时,若有所思地说,“老桥60年前也没有收费啊”“老桥还可以通自行车和行人呀”。会议结束后,大家都站了起来,荣副主席似乎看出了领导们的心思,笑着说“建设新宝界桥的钱由我帮助解决,不要收老百姓的钱了”,在场的领导都高兴得朗朗大笑。

  后来,荣副主席夫妇叮嘱儿子荣智健来承办此事。荣智健先生获悉后,明确表示,他爷爷荣德生建的桥不管维修还是重建,作为孙子,责无旁贷,自应担当。爷爷当年建桥为了便利人民、造福桑梓,所以这次新桥建成后,还是要传承家风,保持公益,坚决不能收费。1993年8月,他提议退还筹建中发生的前期费用,改由他个人出资,独立承担新桥的全部建设费用。

  新的建桥方案是保留老桥,建设新桥。新桥建在原宝界桥东侧10米处,由无锡市政部门负责设计和建造,桥宽18.5米,长390.74米,同为60孔,一方面是为了纪念老桥建成60年,另一方面是说,两桥相加共120孔,正是为了纪念荣德生先生诞辰120周年。

  1994年10月16日,无锡市政府举行隆重的通车典礼。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偕夫人、儿子来到现场,当贵宾抵达桥头时,原本连日阴雨,当天还迷雾沉郁的老天突然云散日出,阳光普照,桥上涌满了闻讯而来的群众。荣智健在致辞时说“奉双亲之命,捐资3000万港币,建设新宝界桥”。荣毅仁和夫人在桥上走了一段,深情地看着两座大桥,向欢呼的群众挥手致意。荣副主席又来到碑亭前,凝视着自己题写的“宝界双虹”,在场的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陪同荣副主席观看了此碑背后由他亲自撰书的“宝界双桥记”。

  启功先生在此碑记中赞扬荣德生先生:“其所经营,实以民生衣食为本,其所家训,乃立身治家。”又说:“今逢德生先生一百二十诞辰,智健先生鉴于梓里繁盛,数倍往昔,交通拥塞,新途亟待增辟。乃秉父志,继建新桥,用以仰资仙福,命功记其事,窃念立身扬名,为孝之大者,父子显扬,实为稀有之盛事,而德翁热心公益事业之功,与夫兴教育人之泽,于此可徵,且更垂于无既焉。”

  “此日行人称便利,卧波遥望忆先贤”。宝界新桥,凝结了荣毅仁父子对家乡人民的款款深情。荣德生、荣毅仁、荣智健祖孙三代,接力造桥,为美丽的五里湖平添人文佳话,至今为无锡人民传诵夸赞。

  |朱保尔 金石声 文|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