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资讯 > 正文

无锡家长中三成细查“培训班证照” 家长硬气,倒逼行业规范发展

2021

01/13

09:05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南宁一家培训机构突然关门,长沙一家英语培训学校突然宣布无限期停课歇业,杭州一家晚托培训机构因亏损关门……疫情防控常态化防控期间,外地培训机构关门跑路的消息频现,我市校外培训业的行情如何?锡城家长在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有没有多个“心眼”避免踩雷?为此,昨日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并向家长开展了一个小调查。

  现状

  教培行业开辟新课堂

  在梁溪区教育培训行业一名专业人士看来,2020年疫情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影响不大。部分连锁品牌机构去年仍在扩店,还有部分新机构于去年开业。目前,防疫形势依然复杂但不少学科类培训机构已经有了应对之策。一些培训机构相应的技术、人员配备到位并练就了线上教学的本领,有的机构把线上课程作为一项新的创收项目。

  “寒假你给孩子报了培训班吗?”寒假临近,这句话几乎成了家长群里的问候语。如何选择合规又适合孩子发展需求的教育培训机构,再次成为家长的期末“考题”。记者随机对全市375名小学家长为孩子报名培训机构的情况展开调查,57%的家长已经为孩子报名了寒假培训班,27%的家长仍在观望。

  数据

  自我保护意识仍待提升

  调查中发现,培训机构关门的消息频出给广大家长提了醒,但多数家长保护意识并不到位。32%的家长选择逐一仔细检查培训机构的相关“证照”,43.5%的家长仅会通过机构公示简单查看;31.2%的家长会询问学科类授课老师是否持有教师资格证并要求其出示,45.9%的家长仅选择简单过问;39.7%的家长会仔细检查培训机构场地的安全情况,43.5%的家长只是在现场缴费或接送孩子时留意。记者了解到,大部分培训机构会将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教师资格证等相关信息在公示栏进行介绍和公示,这也是家长检验机构是否合规的主要渠道,绝大多数家长不会再深究。

  教育局于上个月公布《无锡市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截至2020年12月)》,其中所列是经教育部门审批取得办学许可证、在登记机关取得营业执照、依归通过年检的非学历培训机构。调查发现,知道该白名单存在的家长占比59.7%,其中35.7%的家长会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对照白名单。

  记者采访了解到,退费难是家长比较担心的问题。虽然市教育局关于校外培训的提醒中指出不要一次性缴纳长期费用,但调查显示,52.1%的家长缴费时间跨度为3个月到1年,还有6.2%的家长一次性缴费1年以上,27.2%的家长曾遭遇退费难。

  “家长在挑选机构时可以先看教育局白名单,最好试上1到2节课,注重课程体验和服务体验,结合孩子自身情况判断其是否适合。”一名业内人士建议。若课程进行中遇到不满意课程或时间配合上有问题等特殊情况可以申请退费,一般在白名单上且有偿付能力的机构都可以在7到14个工作日之内正常退费。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与相关教育部门联系。一名培训机构工作人员透露,由于一个阶段的课程结束后,收费、退费的窗口都会关闭,再提出退费就会很难。若家长在课程进行中提出停课退费要求,退费相对容易。

  分析

  倒逼行业规范发展

  我市一家知名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她负责的几个班级中,缴费的100个家长里往往只有10位主动索要发票。该工作人员解释,事实上家长拿发票很方便,他们还配备了发票自助打印机。而相比主动索要发票,主动要求签订协议的家长更少。

  采访发现,有部分家长过于“听话”,完全听从培训机构的意思,对方主动或者拒绝,他们嫌麻烦也不主动提要求。“现在校外培训班一般也是网上报名,每次报名或者续费前老师都会发来提醒,大体意思是名额很抢手,在规定时间内报名能享受学费减免的优惠。大家都尽快购买课程,也就忽略了要发票、签合同这些事。”家长王女士说。

  我市一位教育培训专业人士介绍,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培训机构时越来越重视师资,除了看老师是否持有教师资格证,也不愿意轻易更换老师。在市场倒逼下,校外培训机构师资准入门槛越来越严格,师资管理工作在不断规范。该专业人士表示,家长应该像重视师资一样硬气地要求培训机构主动提供发票并签订协议。家长养成了良好的消费习惯,能够有效倒逼培训机构规范办学。“签订协议、合同其实无论对家长还是机构都是增加一道保护屏障。以往有的家长是熟人介绍到机构,报名时往往就免去了签协议等环节,一旦遇到问题双方容易纠缠不清。如果家长在报名或续费时都很硬气,不签合同不给发票就选择别的机构,相信他们的权益更能够得到保障,整个教育培训行业发展也会越来越规范。”

  (陈春贤、杨涵)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