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专题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正文

江阴“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 打造高质量发展“最强引擎”

2021

01/03

09:00

来源

无锡新传媒网

分享

  全力参与无锡太湖湾科创带“第一岛链”建设、加快霞客湾科学城建设、全面实施“南征北战、东西互搏”战略……一个加速奋进、只争朝夕的江阴,正将“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在打造高质量发展“最强引擎”的征程中,擘画更为精彩壮丽的创新江阴“新图景”。

  新药研发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及资金,而生物技术外包服务机构能为医药企业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降本增效。位于江阴高新区的无锡佰翱得生物科学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生物技术外包服务机构,由双良集团与多名拥有国际药企工作经历的海归科学家联合创立,致力于为全球创新药研发机构提供以复杂药靶蛋白制备为核心、以结构生物学为特色的创新药研发服务。

  眼下,佰翱得携手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联合打造的“冷冻电镜创新中心”和“药靶蛋白创新中心”已经进入建设收尾阶段。“与全球领先制药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可以更快地融入全球的创新生态圈,我们将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千靶万苗’商业计划,建立完善的源头创新新药研发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国内外的源头创新药企。”说起企业未来的发展,无锡佰翱得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家权信心满满。

  如何让一颗颗像佰翱得这样的创新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去年以来,江阴紧扣科技型企业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发展规律,制定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构建起分层、靶向、梯度的创新型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去年,全市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91家,比上年增长32.5%;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39家,通过认定241家,预计净增150家,均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企业由2016年的318家增加到2020年的650家。同时,江阴积极开展“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培育工作,目前,“三类企业”入库企业数分别达151家、95家、12家。

  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科创载体平台,是产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战场。去年,江阴以深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整体推进、差别扶持,打造高品质科创空间,促进科创平台结构优化、质效提升。

  2020年,江阴企业获批新建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院士企业研究院1家,累计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围绕市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中科院集成电路研究院江阴设计创新中心、江阴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建成投运,江南大学、上海交大江阴技术转移中心成立,这些均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最强大脑”。

  另外,江阴还按照核心引领、多点支撑、全域覆盖的要求,启动新一轮科创载体布局,进一步健全“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全周期的创新创业生态链。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加速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6家。

  跨度千米的斜拉大桥上,如何捕捉缆索1毫米的变形、及时化解安全风险?这个困扰业界几十年的难题,由江苏法尔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内置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桥梁用智能缆索系统”破解,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国际、国内智能缆索产品的空白,大大增加了缆索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创新,是法尔胜长盛不衰的秘诀,而在创新这根“绳”上,人才是最关键的一环。2015年,以赵霞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为基础,法尔胜泓昇集团成立江苏法尔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由企业研发的内置光纤传感器的智能缆索已经应用于沪通铁路长江大桥,为大桥缆索提供生命感知线。

  科技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科技竞争最终是人才竞争,拥有了人才,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主动权、高质量发展的主导权。去年,江阴全面实施“创新江阴”三年行动计划,并同步出台“科技人才25条”政策,不断涵养科创生态,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助推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顺应企业对人才、技术和成果的需求,去年,江阴市创新创业大赛首次在深圳、杭州设立赛区,并举办了线上国际赛,广泛吸纳科技人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项目合作为纽带,江阴去年新建企业院士工作站5家,拥有省“科技副总”20名、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人才团队项目16个。

  开门创新,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江阴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推动全方位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通过举办境内外科技招商推介会、海外精英创新创业洽谈会、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远程路演等活动,不断提高科技招商成效。去年,江阴市完成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35项、签约项目9项。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