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专题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行走老城街巷里 闲庭信步声声慢

2020

12/25

08:13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蓦回首,古巷已是千年身;看今朝,“新巷”俨然获重生。

  冬日午后,漫步锡城老城街巷,可以看到改造后的背街,既保留了江南风韵,也加入了更多新潮元素。在无锡梁溪区,一条条游线由此被集结,邀约人们深入探寻,发现隐藏在角落的“文化宝藏”,体会到潮流地标的新鲜活力,感受城市生长的妙趣。

  城市文化的底蕴、民生的味道,都蕴藏在这里。如何让这些文化底蕴透露出来,让城市的“里子”精致起来,提升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这是当前城市更新中的一道必答题。

  城市更新 带动老街“复苏”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最精粹的地方,就一定不能错过那些隐在林立高楼间的老街老巷,无锡亦然。从小娄巷、南长街,到最近改造的民国街、名人街,通过“百巷梁溪”的建设,一条条由沿街店铺和陈砖旧瓦组成的小巷,如今换了新颜、变了天地,流光溢彩、人流如织,古韵新潮交相辉映。

  不少市民、游客告诉记者,无锡的老城街巷越来越有味道。冬日的午后,来到健康路,随便钻进一家猫咖店,点上一杯香味浓醇的咖啡,尽情地发呆、撸猫一整个下午,享受慢时光带来的惬意;或者和三五好友一起,穿梭于崇宁路巷中的服饰、美甲等特色美妆小店,邂逅一个更加靓丽的自己,也是不错的选择。而南市桥巷、勤学路、界泾桥路已经成为摄影爱好者、网红大V们聚集的“宝藏地”。除此之外,记者还了解到,未来在老城区的不少街巷,还将重新进行风格定位,引进各种潮牌、网红咖啡店等消费娱乐新业态。

  梁溪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期间,推进了对市区市容环境的整治,对两百多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升级和文旅特色街区的建设,改善了交通和卫生环境,打造出的多个精品小游园为市民、游客增添了休闲场所。同时,一系列景观美化和文化内涵挖掘举措也展现了江南老街小巷的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出旅游、休闲、商业等功能。

  体验内容不断增加

  深度体验街巷文化,要有留得下的体验和感受。

  “一盏茶中蕴禅意,无锡味里品生活。”位于小娄巷的小巷有戏,是一个茶食美学生活空间。循着石磨踏板,推开大门的瞬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古色古香的庭院,漫步草木花丛间,恍然会有种梦回千年的感觉。一桌一椅、一草一木,两层小楼、一方小院,每个转角,都好像蕴藏着时光的气息。无锡市文发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锡剧、评弹、舞剧以及与场地相结合的实景演出都将在这儿陆续上演,游客在不经意间,或许还能一睹锡城艺术名家的风采。

  沿着迎龙桥穿过西水东社区,漫咖啡的附近经常是大排长龙,在这里藏着寅派新动力演艺剧场,上周《中国新说唱》的巡回演唱会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入场,圣诞枕头大战、相声大会、太湖迷笛跨年夜各种“潮文化”活动,令这里成为新文化地标。“年轻文化不仅有活力,还有深度,在这红砖怀旧风的建筑中,我们想做更有价值的事儿。”剧场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年底他们将开启《城市青年说·回响》,邀约1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展开一场关于生活美学的现场演讲,在这个街巷中,让文化进行一次有思考、有价值观、有锋芒的碰撞和升华。

  雅各布斯的“新城市主义”主张社区微观层面的业态丰富性,尽量在步行范围内解决绝大多数的生活需求。城市需要更新,街巷文化也在由表面走向深沉,期待更多人去品味去解读。

  水陆互动更添活力

  今年运博会期间,沿着古运河水陆联动,上船看运河风光,下船品锡城古韵,成为越来越多游客来到锡城的必游线路。古运河运程旅行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沿运河开发出尊享之旅、传承之旅、风华之旅、品鉴之旅4条特色之旅,比如传承之旅的夜游专线,就从南禅寺乘车出发,打卡惠山古镇、无锡博物院、东林书院、小娄巷、崇安寺,到穆桂英老字号吃上一顿晚餐,晚餐后从南禅寺码头上船,沿着江南水弄堂一路游览,在中国丝业博物馆、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和光同尘艺术馆、清名桥等点位上岸参观,晚上住在精品民宿。水上穿梭巴士路线和水上观光巴士路线成为激活小巷深度游的新动能。

  梁溪区文体旅游局局长吴树说,从今年年初开始,梁溪创新“全域旅游+”新发展业态,着手启动市区两级文化资源的整合,设计了“无锡人文、无锡味道、无锡传承”三条城区旅游体验线路,“把梁溪风光、风雅、风味、风华、风情和风物串联起来,建设集世界文化遗产、运河文化旅游、都市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古运河旅游风光带。”吴树说,未来仍将着力让游客在小桥流水间体验“锡式生活”,让市民在粉墙黛瓦下收获“旅游红利”,延伸各种全域旅游的新型业态。(韩玲)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