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专题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正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看,“家”的变化!

2020

11/30

09:48

来源

无锡新传媒网

分享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回首丁惠芬一家这段时光,幸福的年轮深深镌刻在她记忆深处。和所有家庭一样,四十余年中,丁惠芬一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在奔向小康的幸福路上一路高歌,生活质量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岁月的记忆

  1979年,是丁惠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一年,她结束了11年的知青生涯,被安排在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从当护士、护士长、总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到担任党支部委员、党支部副书记,直到退休,28年的从医生涯,亲眼见证了国家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

  1982年,丁惠芬与先生步入婚姻殿堂。他是一名人民教师,1980年曾加入江苏省第四批援藏教师队伍,支教了两年。由于夫妇二人在经济上都有稳定的收入,所以家中日子也逐渐安逸起来。

  退休后,为了让钱氏家训传承并发扬,丁惠芬先生牵头续修了家谱。而她则在居住的硕放街道吉祥社区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参加社区每周二举办的“健康义诊”活动,发挥专长,为居民提供义诊、咨询等服务。

  住房的变迁

  丁惠芬一家曾有二次建房和二次买房的经历。第一次建房是在娘家,那时她刚下乡两年,老家两间破旧的平房晴天看天,雨天看漏,冬天饱受西北风的寒冷。父母计划改建房,省吃俭用了三年,用砻糠换砖瓦,电厂煤灰、铁路边的沙石作为建房材料,将两间旧房原地翻建成了三间平房。

  结婚后得知,婆家原来的老房又旧又破,全家六口挤在一间屋子里,夏天无法入睡,只能在场地上席地而眠。后来家家有了责任田,队里搞起了副业,农民有了经济收入,盖起了新房。公公婆婆为三个儿子易地建了六间平房,结婚时丁惠芬夫妇居住了其中的两间平房。到了1985年,开始时兴建楼房,他们夫妇易地新建了一幢二层楼房,享受起了原先只有城里人才有的楼上楼下的生活。这是丁惠芬经历的第二次建房。

  2005年,他们在硕放街道的吉祥国际花园购置了一套二室一厅的商品房,看着小区内笔直宽敞的马路、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幸福感油然而生。从平房到楼房,从楼房到电梯房,丁惠芬家住房的变迁折射出了这个时代的巨大变化,也见证了人们生活发生巨大的变化。

  社会保障的覆盖

  改革开放前,农民家里养的猪都拿出去卖,到过年过节才有肉吃。由于家里孩子多,衣服总是从大到小挨着穿。如今是吃穿不用愁,衣服更新赶时髦,过上了小康生活。丁惠芬夫妇生活富裕,他俩有退休金和职工医疗保险,婆婆也有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金,并享受居民医疗保险,可说是衣食无忧。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了精神上的美好。

  四十余年间,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了千家万户,而丁惠芬家的故事只是这四十余年中千万家庭生活变化的一个缩影。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我们的国家也在日益强盛。(本网综合)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