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古迹寻踪 > 正文

淘沙巷和古驿道

2020

11/02

14:39

来源

无锡学习平台

分享

淘沙巷在无锡南长街的北端,是南长街西侧沿着无锡南运河的一条约二百米长的水弄堂,西接清扬路。历史上,淘沙巷和无锡有名的古驿馆曾有关联。

无锡南门古驿道和古驿馆

鲜为人知的是,洋溢浓郁江南市井风情的南长街,曾是马蹄哒哒的古驿道,在淘沙巷一带还设立了驿馆。

古代的驿道就是今天的国道,又称为官道,是由中央政府投资并按统一国家标准修建的全国公路系统。古代驿道主要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的各种政务、经济、军事等公文信息传递、物资运输、军队调动、军队后勤补给和官员出差、调任与巡视。也是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进行政治上控制的重要手段。

和驿道一起的还有驿站(驿馆),它是沿驿道设立的负责官方接待、信息传递,道路管理和军队供给的机构。驿道和驿站合称为驿传系统,名驿,作用相当于今天的邮政电讯、政府招待所和兵站。

驿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在全国范围内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驿道,设立驿,以四通八达,控制全国。以后的各朝各代都设立这机制。

南长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这里是北宋开设的驿道。驿道南连苏州,北接常州,与水驿古运河并行。据无锡史志载:宋初,无锡县设有太平、南门、北门三驿。位于南长街北端的马昌弄和淘沙巷一带,即为古代锡山驿馆的遗址。当时南门锡山驿是古运河岸边水陆驿道上的主驿站,从朝廷加急文书、到各地就任的九品以上官员,途经无锡就会在此换马住宿。既有为人而设的驿馆,又有饲养驿马的马厂,也是驿夫歇息、食宿之所。白天旗幡高悬,晚上天灯一串,人来马往,非常热闹。到元代 ,驿传称站赤(站赤,驿站的译称,蒙语音译),为适应征战需要,其组织规模甚为庞大,可通达亚、欧二洲。元代,在无锡洛社、新安设水陆站赤,附置11个递铺。到了明代初期,撤洛社、新安站赤 ,在南门马昌弄和淘沙巷一带建锡山驿馆,附设五牧、洛社、潘葑、黄埠墩、县前、清宁桥(即清名桥)、千里亭、望亭及马墓 9个递铺。锡山驿的规模,大大超过了位于常州无锡交界处的五牧驿(现石塘湾处)、和无锡苏州交界处的望亭驿。驿馆东濒古运河,在临河修建了阔达 5丈的多级石阶码头 ,供官船、差舟停泊,上行到常州 ,下行到苏州。陆上驿道 ,去常州走运河的下塘塘岸(河东为下塘),去苏州则走运河的上塘塘岸(河西为上塘)。

清袭明制 ,无锡南门锡山驿增设有3个递铺。清雍正年间 ,为适应征战设军机处, 交兵部另设六百里加急递传塘报(军报)站,官府公文仍由驿传。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占无锡,锡山驿馆毁于战火。又由于中山河变窄等原因,到清同治年间,在西门桥北皇华亭右另建了新驿馆,达官政要乘驿船穿中山河进南门锡山驿的线路被迫改道。清光绪年间,沪宁铁路通车后,驿传被废除。它漫长而辉煌一时的历史,就此划上了句号。2003年,锡山驿遗址被批准为市级文保单位。

黄埠墩畔古驿道和三里桥

和无锡南门的南长街相似,无锡北门的北塘大街的前世,也有无锡的古驿道。北门运河黄埠墩是无锡古驿道的9个递铺之一。黄埠墩畔有一条古驿道,是一条贯通常州、苏州的官塘大道。有史记载,东晋元帝(公元300年前后)时,这条驿道是由芦苇塘堆砌出来的。

这条荒凉的古驿道,两岸虽无人烟,但东边不远的后祁里倒是一个居民集居场所。人们往返驿道,一汊河上虽有木板相通,但危险难走。东晋年间(公元370年前后),当时地方官是顾悦之,就是东晋时大名鼎鼎的无锡大画家顾恺之的父亲。他儿子顾恺之眼见驿道上的交通困难,决定在河汊上建桥。顾恺之雇用了工匠砌石墩,上面铺了木板,造成了一座简易木桥,取名顾港桥,并勒石于桥墩壁间。到了明代嘉靖年间,当地的乡贤顾懋章、顾可久父子,再修建顾港桥。为求牢固,改木板为石条,桥建成后,取名为三里桥,此桥名沿用至今。

皮日休诗讽唐宰相

唐文宗时期,无锡悯农诗人李绅,升任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他赴长安时,带去了惠山的二泉水,请当时的宰相李德裕品茗。李德裕品尝后十分欣赏,认为该水甘冽醇厚,是上品。藉其权势,李德裕竟令无锡县供奉二泉泉水,用驿马从无锡递送进京。唐末诗人皮日休隐居惠山,对此写了首讽刺诗 “ 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当年唐玄宗为了讨得杨贵妃的欢心,不惜千里迢迢,从遥远的南方为她运来新鲜荔枝,遭众非议。唐相李德裕为贪图享受,假公济私,动用驿马递运,走的就是黄埠墩畔的古驿道,累得沿途驿夫怨声载道,真是劳民伤财。

名臣周忱巧修古驿道

黄埠墩畔的古驿道路基原来都是泥土堆砌而成,经风雨侵蚀,常易倒塌。到明代,名臣周忱巡抚江南,对其进行了修复。周忱(1381—1453),字恂如,号双崖,江西吉水人。明朝前期名臣,有经世才,以善理财知名。明朝永乐二年(1404),周忱登进士第,补翰林院庶吉士。翌年进学文渊阁,寻擢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洪熙元年(1425),迁越府长史。宣德五年(1430年),经大学士杨士奇、杨荣的赏识,被荐为工部左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周忱到任巡抚江南的第二年,就到无锡整治芙蓉湖,他对驿道的堤岸十分关注,见古驿道荒芜,号召社会出力修护,但当时无锡乡绅多持观望。于是他心生一计,周忱命入太湖捕鱼的船户,每天回城带一些鹅卵石,将卵石堆于驿道河边。这样的日积月累,逐渐聚石成堆。后,周忱就下令筑鹅卵石石塘,计三百丈,古驿道得到了修护。

后来到了清康熙年间,无锡士绅顾敦(恩贡生,廷试授知县),常去京师、省府,途经北门三里桥,亲见土堤水浸,极易崩塌,纤夫行人,徙涉十分困难,就萌生了效法先祖(指顾恺之建顾港桥,顾懋章父子建三里桥)行善之事。他出资组织劳力,购买石料,将古驿道的土砌塘岸改为石条,一色青石下打木桩,使驿道得以巩固。他的修复工程从三里桥起筑石塘,直至孟里镇,绵延二十余里,巍巍如水上长城,十分壮观。

乾隆帝古驿道快马回京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帝第二次南巡江南,二月十六日到无锡县界。三月十一日乾隆帝回銮到望亭南营盘,批阅了军机处用六百里加急转呈的新疆紧急塘报,得悉回部和卓(首领)霍集占叛乱。大和卓、小和卓是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上两位著名的伊斯兰教领袖。小和卓即霍集占。乾隆二十二年(1757),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发动叛乱。乾隆帝得知此急报的当天,仍从容地驻跸惠山寄畅园,夜间和探花、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寄畅园园主秦蕙田同赏二泉映月美景,御题了漪澜堂额。三月十二日清晨,乾隆帝轻装策马,在百余护卫的簇拥下,改骑龙驹马,由黄埠墩上岸,踏走黄埠墩畔的古驿道,尘土滚滚向北而去。乾隆六次南巡都乘坐“安福舻 ”龙舟 ,惟独这次回銮,舍弃了舒适的龙舟 ,改骑龙驹马匆匆催鞭赶回京城处理国家大事。故在他所作游记诗末有“笑我匆匆催骑去”句,印记了此事件。乾隆帝回京后随即发兵征讨大小和卓,乾隆二十四年(1759),大小和卓兵败西逃,叛乱遂平。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此役之后,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疆域臻于极盛。

这真是:古运河畔忆驿道,小城无锡故事多。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