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无锡旧影 > 正文

无锡梁溪:城南淘沙巷生活往事

2020

09/11

09:42

来源

无锡新传媒网

分享

  户户枕河接,清波柳绕城,开窗摇橹影,细听杵衣声。这是我曾经的感受,也是千年古运河在无锡段的真实写照。

  淘沙巷,小隐于古运河畔,是城南的一条深巷。我出生在这里,从蹒跚学步起,就仰望高高的马头墙、斑驳的青砖,以及悠长的巷子。淘沙巷的巷名也是有来历的,据说在明朝,长江边的住户以淘沙和捕鱼为业,他们把江边沙泥中淘出的金沙,借古运河水道用船运到无锡南门外的环城河边,再用淘金工具淘出小米粒大小的金沙,打炼成金块卖到上海,这里因淘沙采金出名,小巷于是被称为淘沙巷。当时他们还把江里的鱼苗捞出后,运到淘沙巷,放在河边的小鱼塘中培育。随着时代的变迁,淘沙与养鱼日渐歇业,后代逐水而居,在此繁衍生息,融入了梁溪古城。

  枕河人家,最大的特色是近水,我家后墙外就是京杭古运河,有个小码头,一级级的伸至水里。幼时,父亲是不让我走上码头的,担心落水。我时常站在床上打开窗户向外看,大大小小的船断断续续从窗前驶过,有时运货的船队开过后,形成的排浪撞在墙根上,发出“啪啪”的声响。每天晚上都是在船行的声音中入梦。早上,又在“啪啪”的棒杵声中醒来,母亲已在码头上洗衣服,看她手中上下飞舞的杵,不停地锤打,然后又放到水里反复漂洗。偶尔还看到小舢板似的尖头船,吱噜吱噜地划来,农妇捧上水芹、小青菜、四角菱等凑上来,母亲讨价还价后,就把钱递出去,拿回菜。捣衣声、浪花声、叫卖声、轮船的汽笛声,可谓声声入耳,我在这些特有的水乡之音中一天天长大。

  待到少年,与水接触的机会多了,我学会了游泳,石级码头成了常去之处,我不是去淘沙,而是淘米。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古运河的水还是比较清澈的,每天我挎着淘米用的篾箩下码头,米浸到水,水就白了,小鱼小虾就迅速围上来,于是我把竹箩故意倾斜,几条川条鱼就乘势游进来,我再猛一提,小鱼来不及逃,就在米粒上蹦个不停。盛夏,也是我们畅游的季节,每天下午,就从码头上跳下去。那时的河面比现在改造后的河宽多了,我们来回游,还觉得不过瘾,就去攀船,即拉住行驶中的船舷,这需要较好的水性,眼疾手快。我们往往瞄好了即将靠近的船,快速游过去,让过船头,看准船舷位置,在水中奋力一跃,抓住舷边挂着的轮胎,就哗哗地随船向前了。由于船速快,水的冲力大,有的小伙伴身上的衣服就被湍急的水冲掉了,只好光着身子,等天黑时再爬上岸。我们吊船一般是两个方向,往西经过西门桥、吴桥再折回,往东转南,过跨塘桥、清名桥,在大窑路水段再吊回来,如此折腾,也是水乡孩子的顽皮。

  淘沙巷的西端是原工人文化宫,那个年代是无锡最娱乐的地方,溜旱冰,猜谜语,舞会,健身,图书阅览,应有尽有。我最喜欢的是看露天电影,电影场设在旱冰场内,要收门票,为了省钱,就想办法“偷”看,旱冰场后面就是文化宫的围墙,墙外有一排高高的梧桐树,电影开场前,我们就悄悄爬上树,乘势跨上墙头,居高临下,仍然看得到屏幕。就这样,先后看了《小花》《甜蜜的事业》《保密局的枪声》等一批影片,蹭电影成为少年时的一种乐趣。

  淘沙巷的夏日傍晚更是充盈着市井生活气息,每当太阳落山,家家都会从运河里拎几桶水上来,把自家门前几平方米的地浇湿,待热气散过之后就搬出桌椅,不多久饭菜上桌。尽管大多数家庭的晚餐并不丰盛,蔬菜居多,说得上荤的,也就是炒蛳螺,鸡蛋炒青椒。如果哪家烧了红烧肉,那香味从巷头能飘到巷尾。劳作了一天的巷民边听弹词开篇,边吃饭聊天,其乐融融。

  那时没有燃气,家家都烧小煤炉,早晨我就生炉子,先将煤炉提到屋外,从上端放下预先劈好的小干柴,用火柴小心翼翼地点着,头侧到上风口,用蒲扇对着下面的炉口煽风,待火完全旺起后,就把蜂窝煤放下去,持续五分钟左右,煤球就燃着了。有时起床晚了,来不及生炉子,我就到邻居家过煤球,所谓过煤就是用一个未烧过的蜂窝煤去换别人已经烧着的煤球,夹回后放进自家的炉中。炉里一般叠三只煤球,最下面垫一只烧尽的死煤,中间放燃着的煤,上面盖一只生的煤球,把火引上来,其要点是三层煤的蜂窝洞都要对齐,否则气不通火也上不来。而用煤球烧水就不划算了,到了晚上洗脚洗澡用水多,我就去老虎灶泡开水。在淘沙巷与薛家弄交界的弄堂口就有一个老虎灶,灶上支着两口大锅,灶后放着一堆散煤和干柴。晚饭后泡水的人尤其多,热水瓶、铝壶、铜汤婆子排成了队,每只热水瓶收一分钱,壶两分钱,当然是预先买竹筹,以筹换水。在老虎灶的里面用木板还隔出了一间小澡堂,即汤盆浴,就是借助灶上的热水洗澡,由一根竹管通进里间的盆,当里面的人觉得水凉了,喊一声“加水”,伙计听到后就把灶上的热水灌两大勺进去,里间也是热气腾腾的,不输于大澡堂,又便宜,时常排队。老虎灶的泡水和洗澡双功能,颇受附近居民的欢迎。

  时过境迁,在城市化改造中,许多旧时的风景若隐若失,与淘沙巷相邻的薛家弄、灰场浜、炒米浜、马昌弄基本上没有了,被南洋花园取代。淘沙巷的容貌已改,“土著”居民早已搬迁,那些城南旧事,那个淘米洗菜的码头,再也没有一丝踪影了!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