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历史探源 > 正文

千年运河 星光璀璨

2020

09/03

08:45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左传》中寥寥几笔,记载了千年运河源自吴地的历史。这条大河哺育滋养了吴地人,吴地人因这条大河而荣光,为这条大河而开拓,从这条大河走向远方。他们吸收着运河带来的先进文明,进而又创造了新的文明。运河如星河,运河畔创造历史、续写文明的人们,就是星河中璀璨夺目的星光。

  泰伯

  时间回到三千多年前,生活在陕西宝鸡岐山的泰伯让出王位,与二弟仲雍南奔荆蛮之地梅里。他们把黄河流域先进的农耕、桑蚕技术传授给这里的土著。他们筑城守民,治理河道,备受拥戴,成为开发江南的始祖。从此,这里有了名字——“勾吴”。

  江南多雨,一下雨到处是水。为了把很多小河沟里的水都引到主渠里,形成灌溉渠,泰伯便带领百姓在吴地兴修水利,开凿了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这就是至今还存在的伯渎河。伯渎河开启了中国运河的历史,也为文明的交汇打开了一条通路。

  徐寿

  大运河在无锡抱城而过,写就了无锡辉煌的水运史。作为有名的水乡、桥乡与船乡,无锡的繁华富庶离不开一个行业——造船。无锡造船业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杨、蒋、尤、徐、邵这“五姓十三家”为代表。他们获得“龙批”,垄断了太湖一带的修造船业。

  出生于无锡钱桥社冈里的徐寿,是造船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他和好友、中国近代数学奠基人、无锡荡口人华蘅芳打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船——黄鹄号。此后,徐寿和儿子徐建寅率工匠建造了中国第一批兵船、舰艇,成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奠基人。

  徐霞客

  生于无锡江阴的徐霞客,乘船循运河出行,壮游中华,一生足迹遍及今天中国16个省、市、自治区,写下了60余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描绘了大半个中国的山水名胜、奇观异景、风俗民情。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徐霞客的“运河舟行”,中国旅游史将被改写。

  荣氏家族

  便捷的水上交通,沟通南北,融汇东西,不但成就了徐霞客,更创造了无锡辉煌的工商文明。无锡荣家,乃明代正统初年从南京迁来无锡,起先从事种稻植桑,耕读传家。到了荣宗敬、荣德生这辈,善于发现商机的兄弟俩白手起家,勇敢探路,成为荣氏商业家族的第一代掌门人。

  1889年,15岁的荣德生第一次出门,到上海当学徒,他背上行囊,在荣巷西浜口乘船出发,顺着运河追梦沪上。从1902年起,见了世面、学到本领的兄弟俩在无锡运河沿岸创办了大量实业,生产面粉、棉纱,并发展出面粉口袋加工和纺织配套的机器制造业,打造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荣氏商业帝国的兴起和壮大离不开运河。

  薛福成

  因运河而兴的,还有无锡薛家。这个家族走出了中国第一代外交官薛福成。薛福成的宅邸、国保单位“钦使第”薛家花园就坐落在无锡运河边。薛福成是有真才实学的“经世”之才,他率先提出“工商强国”的主张。

  薛福成的儿子薛南溟与同乡在上海合办永泰丝厂,后迁至无锡运河边,从此开启了永泰的辉煌时刻。永泰丝厂出产的“金双路”优质丝,享誉国际市场。薛福成的孙子薛寿萱更是将永泰丝厂发展成为世人瞩目的丝业集团。运河之城无锡就此成为中国缫丝工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城市,得名“丝都”。

  阿炳

  运河为无锡生产物质财富,也为人们创造精神财富。“瞎子阿炳”是人们对无锡著名民间艺人华彦钧的称呼。在无锡,阿炳是一位充满悲情的传奇人物。双目失明的他,几乎乞讨过活,但他音乐天赋极高,会演奏鼓、笛、二胡、三弦、琵琶等多种民乐。

  阿炳一生创作演奏了270多首乐曲,其中,一曲《二泉映月》闻名遐迩,被誉为“东方命运交响曲”。古运河边街巷里弄,清名桥畔盈盈河水,都曾听过阿炳如醉如痴的二胡曲,他的音乐因水而生。

  钱锺书

  运河水滋养着运河儿女的性灵,也孕育出一个个名门望族,有的家族更是人才井喷,无锡钱氏就是代表。在近现代,无锡钱氏走出了10位院士和学部委员。从无锡鸿山七房桥走出的钱穆、钱伟长叔侄,一位是国学大师,一位是中国“力学之父”。无锡钱氏有句俗语:“东有七房桥,西有七尺场。”住在城中七尺场(今新街巷)的钱氏,出了一对名人父子钱基博与钱锺书。

  钱锺书是无锡钱氏名人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他的长篇小说《围城》流传世界。钱锺书的英文水平很高,又精熟中国文化,他毕生致力于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融入世界文学艺术总格局,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座桥。钱锺书的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翻译家,乃无锡望族杨氏之后。他们从小喝着运河水长大,又从运河走向远方,开拓了一片又一片新天地。

  吴冠中

  运河让文化互通,使资源共享,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之源,让艺术家敢于吸收借鉴,勇于突破创新,大胆创造自我。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无锡宜兴走出去的画家吴冠中,最爱画河与桥。

  吴冠中在家乡宜兴读完小学,考入无锡师范学校,毕业后到杭州就读。他的求学之旅是沿运河而行的。运河赋予他的不仅仅有生命的符号,更有文化的基因。在他的画中,我们时时能看到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神韵,又能感受到西方现代表现手法的视觉冲击。他笔下的风景就是流淌不息的诗画。(张月)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