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吴地风物 > 正文

亮坝桥: 展现工商名城的底蕴

2020

08/21

09:11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沿着环城步道行进,一路向东经过北门(古控江门)的莲蓉桥,来到了荷叶村东畔的亮坝桥,当时这里有浩浩黄天荡,有潺潺转水河,环城古运河在这里转弯。古运河畔黛瓦粉墙、民宅聚居随处可见。那紫槐飘香、绿柳飞絮、渔歌唱晚、蓑笠垂钓的泽国水乡旖旎景致,令人怡然陶醉。

  在这里不仅展现的是运河风光,更是集中展现了无锡工商名城的深厚底蕴。

  相传在明朝时,有位精通风水的军师刘伯温,辅佐皇帝有功,年迈衣锦还乡,途经江南游览无锡。船驶北塘芙蓉湖,入古运河北段的黄天荡,发现形似荷叶的一座小岛,四周环水,上有一壮观大坟,便上岸勘察。见是前朝一状元夫妇合葬之处,便对其同游的儿子道:此属“风水宝地”,因为“荷叶不带梗,不出皇帝定出相”。于是他急忙吩咐当时的县令,在小岛东面筑坝代梗,连结彼岸以堵住后患,保大明江山。筑成坝后,“荷叶”小岛便成为了半岛,通往北乡的运河支流在这里被截断,成为一条转水河。

  文化学者郁有满告诉记者,宋元时期,亮坝桥这里既无坝也无桥,是大片的沼泽地和芦苇荡,俗称“黄天荡”。自从河口筑坝通了陆行道路之后,北面来的船只到此便只好拐弯西行,沿转水河围绕荷叶村大半圈,过了泗堡桥方能进入运河,很不方便。但对北栅口、顾桥下一带商市的繁荣却起到很大作用,同时对厘卡的设置也创造了有利环境。

  厘卡又称税卡,是古代官府设于江河重地向过往货船收取厘税的机构。亮坝桥厘卡,始设于清初,是清代无锡主要厘卡之一。

  每到夜间,卡子上和船上灯火通明,照亮了整条运河,“亮坝”之名,可能由此而来。民国初年,无锡县署为方便水陆交通,决议拆除亮坝,建造桥梁,厘卡也随之撤销。20世纪80年代,转水河大部分被填没,泗堡桥被移建,但“亮坝”作为老地名一直留用到现在。(哲肖)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