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专题 >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 正文

向高温下坚守在一线的你们致敬!

2020

08/07

08:53

来源

无锡日报

分享

有一种精神叫坚守

炎炎夏日

他们冒酷暑、战高温

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

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

  企业排放监测:躲不开炉膛、热废气

  6日下午3点,室外温度超过40℃,无锡新华路22号,三星(无锡)电子材料厂区。33米的高空处,3台蓄热式燃烧炉正在作业,燃烧炉控制柜显示的炉膛实时温度分别为849℃、850℃和851℃,炉内废气排放到出气口的实时温度是166℃。炉膛温度超过800℃,炉体的外表面温度一直在60℃以上。

  燃烧炉出气口所在位置距离地面的高度相当于11层楼高,也是这一地区厂房能够达到的最高高度。爬到楼顶,再沿着狭窄的钢结构台阶、人几乎是贴着炉膛壁爬至出气口高处,现场正在作业的新吴区环境监察大队监察二科杜文宇、许进华的衣服全部湿透。

  三个炉膛排风口的设计流量为每小时7.8万立方米,当天的实际排放流量为每小时4.2万立方米,完成这么大流量废气的监测至少需要两个小时,随同一起登上楼顶出风口的还有几十斤的监测设备。记者沿着仅能供一人通过的狭窄台阶、贴着炉膛壁往上爬,炉膛散发的热浪直冲全身,不一会儿,全身汗水直往下流。爬上爬下,靠太里了,怕烫着,靠太外了,又怕不安全。

  “高温想躲都躲不了,必须在工厂设备正常作业的时候才能监测。”杜文宇告诉记者,监察二科主要负责辖区内数百家工业企业排放气体的监测,每天4个组监测企业10家左右,监测不仅要高空作业,而且全部是在高温环境下操作,时间长达数小时,为了保证安全,在高空作业唯一的降暑方法就是不停补水。许进华开玩笑说,高温天顶着烈日监测废气,躲不开炉膛和废气高温,唯一期盼的就是身旁能够有点凉风。让他们欣慰的是,这几年随着企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执法部门督查力度的加大,企业排放的合格率在逐年提高。

  道路巡回保洁: 一天要弯腰近千次

  今年,无锡全面提高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标准,按照新标准,一级道路路面可见区域内白色垃圾停留不超过15分钟,二级道路不超过20分钟,这对巡回保洁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午2点,滨湖区环卫处巡回保洁工人杨云武来到他负责的梁溪路荣巷农贸市场附近区域。进入高温天后,杨师傅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早上4点开始上路,8点前完成第一遍清扫。之后一直到11点,不间断巡回保洁;下午2点到5点,继续重复巡回保洁,“一天要弯腰近千次。”

杨云武在荣巷农贸市场附近保洁

  杨师傅说,他从事道路巡回保洁工作已经5年了,早已作好了应对高温暑热天气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每天出勤,都携带一些防暑药品,自带一个电热水壶和杯子。“附近的世纪联华超市工作人员特别好,我经常去那里烧水喝,这几天天气实在热,我一天要喝掉五六壶水。”杨师傅说,超市工作人员还经常喊他进去吹会儿空调,防止中暑。

  “进入高温天后,环卫处及时为年龄偏大、体质较弱的工人调整作业岗位,让较年轻的工人顶上去,确保一线工人安全度夏。”滨湖区环卫处业务科负责人说,目前,已为一线工人配发新的草帽和防暑降温药品,发放高温补贴。所有路段每天都有专人定时巡查,在检查保洁质量的同时,及时为工人送水、送药品。此外,4处环卫安康驿站全天开放,配备空调、饮水机、微波炉等设施及常用药品,供环卫工人取水解暑和休息。

  重点道桥工地: 弹性作业保工期

  下午3点,通沙路工程工艺路至锡沪西路标段,100多名工人走出工地休息棚,各就各位开始干活。此时,还有20多名工人在休息,他们将在下午5点半到晚上8点半,次日凌晨0点到4点的铁路运营天窗期,进入无锡站站场东侧区域跨铁路线施工。

工人在重点项目工地现场挥汗施工,确保按原计划完成建设任务。 (张立伟 摄)

  “进入35℃以上的高温天气后,公司及时调整作业时间,实行‘干两头、歇中间’的弹性作业办法。”项目施工方、中铁二十局集团路桥公司项目经理曾小亮说,非铁路天窗期作业时间段的工人,早上上班时间从7点提前到6点,下班时间从11点提前到10点,下午上班时间从2点延迟到3点,下班时间从6点延迟到7点。“工作时段变了,总的工作时间不变,以确保按时间、高质量完成项目施工目标,确保项目如期建成。”

  在工地上,公司张贴有防暑应急救援流程图和路线图,专门配建了防暑降温纳凉棚,凉棚里面空调开放,配有茶水和应急药品。工人一旦感觉身体不适,或发现身边工友出现异常,可以及时按照流程通知工班长,将工人转移到凉棚内休息,出现中暑症状的,将及时按照防暑应急救援路线图,送到附近的三甲医院就医,路程时间约7分钟。

  通沙路工程由于要上跨沪宁城际铁路和京沪铁路,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工期紧任务重,建成后将成为连接锡山区和梁溪区的一条主干道。目前,在施工方的积极管控和服务下,工地未发生工人中暑等应急情况,建设进度正常。

  蓝藻应急清理:一直在和高温“赛跑”

  绿色的芦苇丛里、湖岸边,一群人冒着36℃的高温,或一次次将水里芦渣捞起,或不时用水枪冲击水面防止蓝藻聚集。他们黝黑的脸庞和手臂布满了汗水,蓝色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6日下午,记者在贡湖大堤壬子港附近3个蓝藻打捞点,看到的都是这样的场景。“为了城市的一泓碧水,为了百姓安宁的生活环境,我们一直在和高温‘赛跑’,加足马力应急清理蓝藻。”无锡市蓝藻办人士说。

  “今年太湖高水位持续约1个月,大量随风浪涌过来的蓝藻很容易聚集在芦苇荡里,水流不畅,再加上高温,聚集的蓝藻很容易死亡,发白发臭。”滨湖区雪浪街道蓝藻打捞队负责人周洪兴说。针对这一新情况,又无法进芦苇荡、树丛进行船只或人工打捞的现象,他们在7月下旬就紧急会商,迅速调集了8台柴油泵机连上水管,将湖水抽起后再用水枪冲向芦苇丛里,通过加速水体流动来减少蓝藻死亡几率。

  每天7点之前,他要先到管辖的12公里长的贡湖大堤走一趟,根据当天蓝藻聚集情况安排应急清理任务。这几天港口的蓝藻聚集量不多,队里50名打捞人员只留2名在打捞点打捞,其余人员都赶到芦苇荡应急清理蓝藻。

  记者在高温下站了几分钟就感到皮肤发烫,头脑发胀。堤岸下的通道上,60岁的打捞人员老张抱着比石块还重的水枪来回走动,一股白色水流冲向10米开外的芦苇荡。不到10分钟,他衣服后背就湿透了,黝黑的脸上不断有汗滴下来。30分钟后,他放下水枪,走到堤岸边的树林下暂时休息。“最好的降温办法就是喝水,一天要喝近10瓶水。”口干舌燥的他喝了两口水,吁了口气说。风浪过后岸边芦渣增多,不及时清理的话极易吸附蓝藻并发臭,他们还要穿上雨衣裤走进湖里加快打捞芦渣。

  在这样的高温天,他们一天要像这样作业近10次,中午11点吃中饭,13点就“开工”。到17点下班,他们身上的衣服由于干干湿湿,变得硬邦邦的。在无锡市,像老张一样的蓝藻打捞一线人员有1100名。至6日,全市累计打捞蓝藻114.89万吨,产出藻泥5.62万吨。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