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人物春秋 > 正文

无锡第一位状元蒋重珍

2020

06/24

09:10

来源

无锡新传媒网

分享

  蒋重珍,字良贵,号一梅,无锡富安乡蔡村(今属胡埭)人。他是唐相蒋伸、宋相蒋芾的后代。他的祖父蒋迈,在宋政和年间由宜兴迁居无锡胡埭里;他的祖父蒋瑞卿、父亲蒋南式,都隐德不仕。

  蒋重珍幼年家境清寒,母亲顾氏教他读书,过目不忘。蒋重珍十岁时,父亲为了让他师从名家尤袤,在雪浪朱家村购置田地,建造了三间家舍。家舍坐北朝南,开门见山,门前有一棵八百多年的古柏,还有古井一口,在离家舍约二百米的地方有南北两个池塘,在古柏的南向也有一个“门前塘”。朱家村曾有一处叫“花园里”的地方,当地群众至今仍称其蒋家花园。家舍建好后不久,蒋重珍父亲就去世了。蒋重珍跟从尤袤,讲习伊洛理学,一直到尤袤逝世,母亲一直在旁伴读。现今,蒋家门前的古井还在,人称“状元井”。蒋重珍十四岁后,寄居雪浪庵谭云阁读书。蒋子阁原名谭云阁,建于南宋庆元年间,因为蒋重珍在这里读书,后人更名蒋子阁。十七岁时,蒋重珍在家中开馆授课,自任塾师。此后,他边教书边自学,学问大进。

  蒋重珍号“一梅”,出处何在?传说在他四十岁时,在临安任参政的张正甫去任后迁居到与富安乡相邻的新塘乡梅棠村(今属常州武进区雪堰镇),请他去坐馆讲学。张家书堂前有一株红梅,已经枯死。蒋重珍来年将进京赶考,在枯梅前默默祈祷:“某若能及第,梅当复生开花。”从此,他讲学之余,精心栽培,开春时,枯梅竟开出了满树红梅。嘉定十六年(1223),蒋重珍四十一岁时,上京赶考,果然一举夺魁,成为无锡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这真是红梅花开兆中状元,从此,他自号“一梅”,以作纪念。这株老梅被后人称作“状元梅”,这家学馆取名为“一梅学馆”;直到民国年间,梅棠村一家的老屋的正厅上,还悬挂着“一梅古屋”的金字匾额。

  绍定应对重珍苦斗史奸相

  蒋重珍高中状元后,授湖州幕佥,又改授签判建康军。不久,母亲谢世,他回家奔丧,又改为签判昭庆军。在任内,他因和同僚意见不合,又回家祭奠亡母,于是又改为签判奉国军。

  当时,朝政被奸相史弥远把持。宁宗病重时,太子已死,立沂王赵炳的养子赵贵和为皇嗣,赐名赵竑;又另选宗室子弟赵与莒继承沂王,赐名贵诚。赵竑看不惯史弥远与杨皇后狼狈为奸、专权误国,发誓即位后一定要铲除史氏。不想此事外泄,史弥远先下手废了赵竑,立贵诚为太子,改名为赵昀。宁宗去世,史弥远矫诏让赵昀即位,并逼死赵竑。此后,杨皇后垂帘听政,史弥远独掌朝政。史弥远还唆使“三凶”梁成大、李知孝、莫泽弹劾与己意见相左的大儒真德秀、魏了翁等大臣。宋理宗赵昀亦看不惯史弥远的霸道,但同样无可奈何。

  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朝廷征召进言,蒋重珍多次上疏,切中时弊,得罪了专权的史弥远,被赶出京师,到镇江(府治丹徒)做通判,蒋重珍坚辞不就。就在这时,京城起火,太庙、三省、六部、御史台、秘书省等衙门被烧,只有史弥远的相府因殿前副都指挥冯树带人保护而安然无恙。蒋重珍借此事上疏指斥时政:“臣不久以前上疏谈本心外物界限之说,是想让陛下亲揽大权,而不是推托于人。倘若以个人富贵私事为中心处世,一言一行,不忘私利,那就是以天下生灵、社稷宗庙之事为轻,不顾国事和百姓。这种做法不只上负天命,就连祖宗、朝臣对陛下的期望也难以实现了。现今陛下临御八年,没听说有什么大作为。相反,诸如选人用官、政事兴废,人人都说是丞相的意图。在这次大火中,宰相的广袤华屋保存得十分完好,这是因为人们畏于权势,特意保住了他的住宅。由此可见人心不古,只知有宰相而不知有君父。陛下如此孤立,将来一旦有所变故,又将依靠谁呢? 为陛下着想,现今之计,对诸大臣可以使其富贵,但不可使其久掌大权。”

  宋理宗读了这份奏折,非常感动,授他任宝章阁直学士,主管云台观。宝章阁直学士属兼职,是皇帝优遇大臣的一种表现。但蒋重珍坚持不接受兼领待制职的俸禄,不享受兼领待制职的恩赐。不久,朝廷因为星变征求进言。这时史弥远病危,蒋重珍进言《为君难》六箴:践言、防欺、任贤、去邪、得民心、顺天道。这次上言后,他被召为秘书郎兼庄文府教授。这在史弥远权倾朝堂、生杀予夺的险恶情势下,是要有十分的胆量、识见、风骨的。

  端平更化重珍苦荐两大儒

  端平元年(1234),奸相史弥远把持朝政整整九年之后,随着他的去世,宋理宗总算“亲政”了。宋理宗决心“更化”,并断然贬黜了史弥远的三只鹰犬梁成大、李知孝和莫泽,史称“端平更化”。

  宋理宗召见蒋重珍,蒋重珍应对上奏五事,并请求征召真德秀、魏了翁任用。蒋重珍当时兼崇政殿说书。崇政殿说书是宋朝的一个官名,为皇帝讲说书史,解释经义,并备顾问。他一心一意要使皇帝明白治国的道理,特地嘱咐家中不要把家务事情告诉他,便于他专心思考“说书”。每次他起草奏章,总是正心纯念穿戴整齐,有密书就手写奏章,皇帝看了他的奏章称赞说“公允恰当”。不久,蒋重珍升任著作佐郎。这时的蒋重珍,对朝政充满希望,珍惜自己施展才华的这片天地,宋理宗也十分欣赏他的德才。

  端平入洛重珍苦谏挽国运

  就在端平元年(1234)的前几年,新兴的蒙古大军横扫北方,占领了金国的大部领土,把金国朝廷从燕京赶到汴京,又从汴京赶到蔡州(今河南汝南)。为了灭金,蒙古请南宋一起夹攻金国,许诺灭金后归还被金占领的河南地区。理宗眼见百年耻辱有望雪耻,不顾唇亡齿寒的危险,贸然答应蒙古请求,在端平元年正月与蒙古军一起攻下蔡州,灭掉金国。

  端平元年四月,京湖制置史兼史嵩之派人携带灭金的战利品和俘虏向朝廷报捷,并进献《八陵图》。宋理宗听到世仇已灭,大喜过望,见图又问起各陵间的距离、陵前涧水新近复涨的情况,忍泪叹息许久,然后诏令百官集体讨论。蒋重珍说:史嵩之(史弥远的侄子)已经失去宰相的庇护,处境比筑在帷幕上的燕巢还危险,居然还想来邀功?请求派遣贤明的统帅,分条呈报能办之事。

  在举国骄躁的氛围中,蒋重珍的建议不失为明智。然而好大喜功的京河制置使赵葵、淮西制置副使赵范与淮西安抚副使全子才,力主趁蒙古主力撤退之机,出兵收复三京,占据黄河和潼关。蒋重珍力阻郑清之起兵,边防将领商议和战意见不一,朝廷再召群臣讨论,蒋重珍是主战派,但他主张开战一定要充分准备,审时度势,逐步收回失地,不能贸然行事。但朝廷没有采纳蒋重珍的意见,于是他自请免除说书的官职。

  端平元年六月,宋军进入汴京,随即进入潼关,七月占领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的“端平入洛”。得悉南宋开战,蒙古军立即南下。宋军因为仓促开战,前锋到达洛阳的第二天,士兵的粮袋就空了,后续部队在赶赴洛阳途中,中了蒙古军的埋伏,损失惨重;后来蒙古军又决黄河水淹宋军,宋军死伤无数。“端平入洛”,最后以宋军的溃败告终。

  当蒋重珍升为起居郎时,因病请求离职。朝廷以集英殿修撰的身份调他任安吉州知州,权刑部侍郎;他推辞三次,朝廷都未允,于是自己弹劾不能取得朝廷信任之罪,请求削职安排为散官。皇上催促上任越来越急,但此时他已病入膏肓无法起身,于是,朝廷诏令以刑部侍郎官职退休。

  无锡遗迹一梅香飘传千秋

  蒋重珍在朝廷任职时,正是南宋衰微之时,欲挽狂澜于既倒,用尽心血,回乡后日重一日,于嘉熙元年(1237)病逝,享年五十四岁。他去世后,朝廷赠朝奉大夫,谥号忠文。

  早先,蒋重珍中状元后,母亲病重,他回胡埭购破屋几间修造,让母亲养病。宝庆三年(1227),蒋重珍回家养病,重新翻造了为母亲修建的房屋,取名“一梅堂”。“一梅堂”东南有小室,放置药炉、丹灶、蒲团、纸张,他在这里静坐读书;又在屋后遍植梅竹,建亭一座,取名“万竹亭”。

  胡埭“一梅堂”,地处凤山,也就是惠山第九峰下的龙尾陵附近,所以蒋重珍又名“一梅堂”为“龙云小隐”。他曾撰写《自题龙云小隐》诗:“龙山慧山两山云,出能为雨入为晴。云山之气有敛散,敛散之理斯为神。我庐山下有小隐,云为动兮山为静。悠然而出物之泽,屹然而峙地之镇。我见云山善与俱,云山无情不见余。我比云山多此见,不如一似云山无。”他的《乐溪居万卷楼三首》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小艇溪边月,来寻万卷楼。遂初读书处,鹤去白云留。”“剩有溪山树,书楼迹已陈。故人不可见,绕树一悲吟。”

  蒋重珍中状元后,无锡在学前街学宫东南建状元坊,后来凡元魁、鼎甲都列名在上,如一榜九进士、三科六解元等等,成为无锡科举的功名坊。无锡学宫有《无锡县学新建九先生祠堂记》碑,碑文记载无锡陆九渊、尤袤、喻樗、蒋重珍等九人的事迹。修建东林书院和道南祠时,道南祠除祀杨时外,配祀无锡著名学者罗以彦、俞樗、尤袤、李祥、蒋重珍、邵宝等七人。锡山山顶龙光塔是无锡的风水塔,明正德年间礼部大臣顾鼎臣到锡山,说无锡自南宋蒋重珍后没再出过状元,是因为龙头锡山上没有角的缘故,于是在锡山顶上造了龙光塔,建塔五十二年后,明万历二年(1574),无锡果真又出了一个状元孙继皋。为了纪念蒋重珍,明隆庆五年(1571),宜兴茗岭蒋氏奉建蒋氏九侯庙,九侯庙内设“一梅堂”、“万竹亭”。锡山蒋氏后裔,因为蒋重珍爱梅、号一梅先生,自立为“一梅堂”。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