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新传媒
首页 > 吴文化 > 最新考证 > 正文

勾吴国的水军(二)

2020

06/18

11:01

来源

无锡新传媒网

分享

  二、勾吴国水军的优势

  1、优秀的水军将领

  伍子胥为报楚王杀父之仇而投奔吴国,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为了借吴国之力报仇,伍子胥对于吴国的军事特点,做了深入的研究。伍子胥深知,楚国当时已是强国,动辄调动千乘兵车,《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问左尹子革语曰:“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如今我国大事修筑陈国、蔡国、不羹的城墙,税收都价值千辆马车。)作为新兴国家的吴国,不能与其正面抗衡。只有采取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机动战术,徐徐削弱之。凭借敏锐的军事洞察力,伍子胥将目光集中于吴国的水军。

  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当政。阖闾为振兴吴国,与楚抗争,“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重用伍员等贤臣。伍员深知孙武的军事才能,即向吴王推荐孙武,“七荐孙子”,七次向吴王阖闾推荐孙武(《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孙武向阖闾献上兵法十三篇,被任命为将军。孙武对水战十分重视,他和伍子胥一起,壮大吴国的水军。

  2、吴国水军的灵活机动和经济性

  伍子胥和孙武注意到,吴国的水面力量相比于楚国的战车,具有更强机动性。

  吴国水军是一支亦舟亦陆的水军陆战军。在攻击中,吴国的水军可以做到“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就是说在敌方士兵出动时,吴国的水军就迅速后退;而当敌方士兵后退时,吴国的水军就迅速出击;这样,吴国的水军也就掌控了战争的主动权。在撤退中,楚国的车兵又无法对吴国的水军实施追击,“彼欲击我,我其不能”(《盖庐》,又名《伍子胥兵法》),做到退而不败,退而不散。

  同时,车兵的调动,耗费的国家力量远比水军为大,《孙子兵法·作战》:“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要兴兵作战,需做的物资准备有,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那么前后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战争是军力的抗衡,更是交战双方的经济力的较量。以车兵为主的楚军长此以往,“楚必道敝”(楚军必定疲于奔命),“彼则数出,有躁气,我有静志,起而击之,可使毋兹”(对方一再的出兵,就急躁,我方是保持镇定,奋起而击敌,将敌方击败。)(《盖庐》,又名《伍子胥兵法》)。

  3、吴国水军数量和质量的优势

  楚国相对于中原大国也以南蛮自居,并且根据自身的地理特点,也备有少量水军。然而,楚国的水军,在数量上是难以与吴国相提并论。在质量上,和吴国更是难于匹敌。

  吴国水军的装备精良。

  水战全赖大舟,伍子胥是水战的大师,他利用吴地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依车战之法组建一支水军。并在战斗中日益壮大。

  关于吴国水军的组建情况,《太平御览》卷770引《越绝书》:“阖闾见子胥,敢问船军之备如何?对曰:船名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今船军之教,比陵军(陆军)之法,乃可用之。大翼者,当陵军之重车,小翼者当陵军之轻车,突冒者当陵军之冲车,楼船者当陵军之行楼车也,桥船者当陵军之轻足骠定骑也。”这里的大翼者,相当于北方陆军之重车;小翼者,相当于陆军之轻车;突冒者,相当于陆军之冲车;楼船者,相当于陆军之楼车;桥船者,相当于陆军之轻足骠骑。可见吴国水军船种多样,各有所司,其阵其法,一如车战。

  《伍子胥水战兵法》中对“大翼”的人员组成、武器配备记载是:大翼一艘,广丈六尺,长十二丈,容战士二十六人,擢(zhuó本义:抽引,拉拔)五十人,舳(舳,船后持舵处也)舰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四吏仆射长各一人,凡九十一人,当用长钩矛长斧各四,弩各三十四矢,三千三百甲兜鍪(古代战士戴的头盔)各三十二。”周代的度量制,一尺约合今二十厘米,则吴国的战船大翼,长约有二十四米。大翼上层为战士,下层为划船手。大翼一艘容战士二十六人,桨手五十人,掌舵手三人,操长钩、矛、斧者各四人,合计九十一人。其装备有长钩、矛、斧各四把,弩三十二把,箭矢三千三百支,铠甲、兜鍪各三十二副。长钩用于钩住敌船,矛用于刺杀,斧用于劈砍,弓箭用于远射,铠甲、兜鍪用于防备。这样的大舟和士兵的装备,其功能类似于现代航母,是一种远程投送大规模兵力的利器,加上水军的武器的精良,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

  此外,吴国水师中还有专门的指挥船只,如吴王余昧的座舟叫“余皇”。在战争过程中,为保证指挥船的安全,吴军在指挥船的四周配备“疑船”,即把这些船当保卫职能的船只装扮成指挥船的模样,用以扰乱敌军视线,使敌人分不出真假。如果君王亲征,配备的“疑船”多达7艘;将军出征,也配有3艘“疑船”。当指挥船遭遇敌方攻击时,这些“疑船”便会主动出击,使敌人判断不出谁是指挥船,以保护指挥船的安全(见《太平御览》卷三百五十七引《越绝书》)。其余各船,均明确指挥、攻、防、侦、巡、运之职。对战船如此定员、定位、定装备,且装备配置之好,为列国领先。

  勾吴国地属扬州,《尚书·禹贡》载扬州的物产有“齿、革、羽、毛惟木”(象牙、犀皮、鸟的羽毛、旄牛尾和木材),可见吴越之地盛产木材。刘向《说苑》卷九载“晋平公使叔向聘于吴,吴人拭舟以逆之,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可见吴国造舟之盛。丰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吴国的战船坚固庞大,无坚不摧的陆军步兵配合水上大舟,吴国的部队就此成为了一支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威慑能力的战略性力量。

  4、吴国先进的水战理论

  《伍子胥水战兵法》是吴国先进的水战理论的杰出代表。伍子胥兵法的《盖庐》说:“倍(背)水而军,命曰绝纪;前水而军,命曰增固;右水而军,命曰大顷;左水而军,命曰顺行。”(如果背靠大河湖泊驻扎军队,是谓绝地作战,要有拼死的准备;如果前靠大河湖泊驻扎军队,是谓重地作战 ,可凭借其天险增强防守;如果右靠大河湖泊驻扎军队,是谓危地作战,在这种危机四伏的地形上作战,要倾其全力突围;如果左靠大河湖泊驻扎军队,是谓顺地作战,可就地顺势行军作战。)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中也提出水战五原则,即“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横渡江河,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如果敌军渡河前来进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乘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半渡时予以攻击,这样比较有利;如果要与敌军交战,那就不要靠近江河迎击它;在江河地带驻扎,也要居高向阳,切勿在敌军下游低凹地驻扎或布阵。这些是在江河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

  春秋时期,吴国水军的骁勇举世闻名。《春秋大事表》卷八中对吴水军的评价是“率用舟师,蹈不测之险,攻人不备,入人要害,前此三代未尝有也”。

  三、勾吴国水军的战绩

  勾吴国水军的战功赫赫。

  据“冉钲”铭文:公元前584年,吴王寿梦就指挥了吴国水军伐巢、伐徐。《左传·定公二年》记载:公元前508年“秋,楚囊瓦伐吳,师于豫章。吴人见舟于豫章,而潜师于巢。冬,十月,吳军楚师于豫章,败之。遂围巢,克之,获楚公子繁。”(秋季,楚国的囊瓦从豫章进攻吴国的军队,吴国人让战船出现在豫章,而暗中在巢地集结部队。冬季,十月,吴军在豫章攻击楚军,击败了他们。于是就包围巢地,攻占了它,俘虏了楚国的公子繁。)

  勾吴国水军最成功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对楚国的百举之战。

  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秋,楚国发兵围攻蔡国。是年冬,吴国君臣认为倾全力攻楚的良机已至,决定以救蔡为名,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乘战船,由淮河溯水而上,直趋蔡境。楚将子常(囊瓦)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回师防御本土。当吴军与蔡军会合后,唐国也主动加入吴蔡两军行列。于是,吴、蔡、唐三国组成联军,浩浩荡荡,溯淮水继续西进。

  大军进抵淮汭(今河南潢川,一说今安徽凤台)后,孙武突然决定舍舟登陆,由向西改为向南。伍子胥不解其意,问孙武:“吴军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孙武答道:“用兵作战,最贵神速。应当走敌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吴军优势难以发挥,而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吴国的水军陆战队就这样显威力了。孙武挑选3千5百名精锐士卒为前锋,迅速地穿过楚北部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险隘(均在今河南省信阳市以南,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直趋汉水,深入楚腹地,不出数日,挺进到汉水东岸,达成对楚的战略奇袭。

  吴军在小别(山名,今湖北省境内)至大别(山名,今湖北省境内)间奋战楚军,三战三捷。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农历11月18日,吴军在柏举与楚军决战。吴军先锋夫概先发制人,率领5千前锋部队,直闯楚营,楚军一触即溃,阵势大乱。此后,吴军连续五战击败楚军,一路向楚国都城郢都扑去。吴军于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农历11月29日攻入楚国都城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城北)。柏举之战遂以吴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在吴王夫差北上中原争霸时,吴国也充分使用其水军优势。这一年吴王夫差发起了对齐国的艾陵之战。公元前484年,夫差听说齐景公已死,联合鲁国进攻齐国,公元前484年5月27日,双方在艾陵地区(今山东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一带)展开大战,吴军大败齐军。吴俘获齐中军将国书及大夫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等,并获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此为“艾陵之战”。令世人瞩目的是,为发动对齐国的攻势,吴王夫差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开挖了我国历史记载中的第一条运河“邗沟”,用以吴国水军和物资的运输。

  据《左传·哀公九年》记载:公元前486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 这一段文字只有8个字,却记载了我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一是“城邗”,(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昔吴将伐齐,北霸中国,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 ,城下掘深沟。”)就是说,夫差建了“邗”城,就是今天扬州城的前身。这是历史公认的扬州建城史的最早记载。二是开挖了“邗沟”,这是后来的隋唐大运河的前身。

  《国语·吴语》记载: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使王孙苟向周天子汇报国情时说:“今齐侯壬不鉴于楚,又不承共王命,以远我一二兄弟之国。夫差不贳不忍,被甲带剑,挺铍搢铎,遵汶伐博。簦笠相望于艾陵。天舍其衷,齐师还。夫差岂敢自多,文、武实舍其衷。归不稔于岁,余沿江溯淮,阙沟深水,出于商、鲁之间,以彻于兄弟之国。夫差克有成事,敢使苟告于下执事。” (现在齐侯壬不吸取楚国的教训,也不共同承担向天子纳贡的义务,疏远我们这些同姓诸侯国。我夫差不愿宽赦容忍这种行为,披甲佩剑,拿起武器,指挥军队沿着汶水北上去攻打齐国的博邑,冒雨在艾陵与齐军交战。上天赐福给吴,齐军被打败。我夫差怎敢自夸,其实是周文王、周武王赐福给吴国啊。回国后不等庄稼成熟,我又沿江溯淮河而上,挖掘长沟,直抵宋国和鲁国,来沟通同姓诸侯国。我夫差终于能成就大事,冒昧地派王孙苟向您的手下官员报告。)这里也记叙了吴、齐艾陵之战和开挖掘邗沟的史实。

  在夫差对齐国用兵中,还有一件大事,就是吴国水军曾从海上进攻齐国。据《左传》记载:公元前485年,“齐人弒悼公,赴于师。吳子(即吴王夫差)三日哭于军门之外。徐承帅舟师将自海入齐”。“自海入齐”,这是有史书记载的、迄今所知的我国最早的海上用兵,有专家认为,这可被看作是中国海军的起源。

  吴国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水军所长,进行水、陆军协同作战,击败强楚,在对外争霸战争中取得了胜利,终于使吴国登上了诸侯盟主之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陈振康)

Copyright(C) 1998-2024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

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